requestId:68815e94db2e16.97448315.
核心閱讀
農家書屋+電商服務,江西尋烏縣古坑村的農家書屋,除了為村民提供借書、閱覽服務,還是電商服務站,搭建物流網絡,交由電商經營者免費使用,幫助村民每年在網上售出各類產品1000余萬元,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幾經輾轉,趕到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南橋鎮古坑村時,夕陽西斜,霞光滿天,古村綠樹掩映。推門走進“農家書屋+電商”服務站,幾名村民正伏廣告設計在桌策展前讀書閱報。
山疊萬峰,溪回百線。誰能想到展場設計,羅霄山深處一間面積僅30余平方米的書屋,每年卻為古坑這個省定貧困村在網上售出各類產品1000余萬元策展。書屋管理員彭芳說:“電商為農家書屋增添了人氣,使基層文化設施接上了地氣,村民增收致富有了底氣,更鼓足了鄉親們的精氣神。”
農家書屋連通電商服務
古坑村坐落在距尋烏縣城20多公里遠的山坳中,有1VR虛擬實境500多人。2008年,贛州市啟動“農家書屋”惠民工程,書香飄進大山深處,古坑村也建起農經典大圖家書屋。頭幾年,書屋挺紅火,可漸漸地,一排鐵架兩張桌、三五個凳子七八百本書的傳統模式難以滿參展足村民需求沈浸式體驗。
2015年,江西省在尋烏、安遠兩縣探索試奇藝果影像點“農家書屋+電商”服務站,整合客貨運輸,搭建物流網絡,裝修改造書屋舞臺背板,交由電商經營者免費使用并負啟動儀式責日常管護。
古坑村80后小伙彭芳成了首批受益者之一。他在古坑土生土長,去深圳打拼了7年,鉚足了勁回鄉發展,一心想干出點名堂。最開始,他想搞電奇藝果影像商,但缺少啟動資金,場所也沒著落。農家模型書屋改造后,有線網絡傳輸穩定,電腦、打印機一應俱全,解了彭芳包裝盒的燃眉之急。
古坑村黨支部書記黎海明也舒了口氣,過去沒有經費聘請管理員,村干部輪流拿鑰匙來值班,每天開品牌活動放個把小時,“開門時沒人來,來人時沒開門”。如今,鑰匙交到彭芳手上,開放時間固定。
推薦書目對接村民包裝設計需求
服務站既要打開銷路,又得盤活資源,避免因混搭而違和,能兼顧嗎?
彭芳心里打定主意,走家串戶跑得勤,下地幫老鄉采摘裝箱,舉著打光燈給產品拍照。通過錯峰上市等銷售策略,老鄉們本來賣兩元一斤的臍橙,網上賣到五元多。干活在家門口,產品從網上走,嘗到了甜頭的老鄉紛紛找上門來。王老漢的300斤臍橙、劉阿婆的25斤茶油……彭芳都一一登記上傳電商平臺。服務站也是物流點,有客戶下單,彭芳第一時間通知村民來打包郵寄,一點也不耽擱。
電商為古坑村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也帶動了書屋的人氣。
網銷產品要求高,既重品質,又看顏值。怎么種出好產品?農技類圖書需求大增,來登記銷售信息的村民,不少都會從架上取本書翻翻。服務站門FRP口掛了塊電子屏,電商需求信息和推薦書目同步展示。試點半年多,農家書屋為尋烏、安遠兩縣貢獻了70%的電商交易額,各服務站月均借書量增長了3倍。
電商走進大山,書屋邁向“云端”。縣里為服務站配置了42寸觸摸式閱讀屏,與江西省公共文化服務平臺連通,萬本圖書線上借閱。村民楊三妹家種了幾畝百香果,過去推著小車到鎮上沿街叫賣,如今訂單全從網上走。楊三妹得空就來服務站,順便在大屏幕上瞅瞅新聞。服務站還設立了親情視頻區,留守兒童能跟城里的父母遠程連線,不少孩子都樂意來書屋寫作業。
現在,不少村民主AR擴增實境動來書屋當志愿者,幫著彭芳組織培訓講座,有的自掏腰包為書屋捐資捐物,古坑村農家書屋藏書量從引入展覽策劃電商前的不足1000冊躍升至3000多冊。
“1場地佈置+1>2”的探索攤位設計,為基層公共服務建設提供了多業態融合、多場景覆蓋、多功能共享的新思路。不久前,江西省委組織部、宣傳部印發《關于推動全省黨的基層陣地資源整合的試點方案》,提出以“互動裝置文化+”為引領,打造“黨群服務+文明實踐”綜合體。古坑村將農家書屋所在的院落改造成陽光房,古坑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就設在這里,民俗展示、書畫沙龍、器樂演奏等功能區相繼引入。
講座培訓激活文化空間
資源經典大圖整合,功能集聚,農家書屋不斷“變身”,村民們的觀念、態度與能力,都在潛移默包裝設計化間發生改變。
書屋活了,電商火了,人形立牌可彭芳一直在琢磨:除了賣農產品,還能在網上賣點啥?答案從書中尋找——突破初級農產品的季節性瓶頸,關鍵在于提高附加值,實現從賣特產到賣文化的轉變。
在尋烏縣商務局的引導下,彭芳利用打工時學到的技術,建起一條香薰飾品加工生產線,還獲得縣里30萬元貼息貸款。產品借助跨境電商平臺,銷路很好。
在服務站的香薰蠟燭展示柜前,彭芳一一講解設計理念,冰山巖造型、大理石紋路、小碎花裝飾……不少靈感源于家鄉的草木山川,蘊含著設計師對家鄉的文化感悟。電商產品更新迭代快,持續研發才能贏得市場。從藝術理論到材料化學,彭芳“啃”過的大部頭靜靜躺在書架上,泛黃的設計圖紙也展覽策劃壘了一大場地佈置摞。
香薰飾品加工生產線還帶動了12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陳麗華就是其中之一。走進車間,她正手持電子卡尺,全神貫注做著產品檢測。“燈芯距離偏差不能超過0.5毫米,比地里擺弄莊稼細多了!”陳麗華說,品控要求很嚴格,農家書屋定期舉辦講VR虛擬實境座培訓,組織開展讀書分享會。從不敢說、聽別人說,到主動闡述自己的見解,農家書屋成為陳麗華們持續學習的充電站。
書屋的生態、村民的心態、生活的狀態,都在一天天變好。過去,陳麗華的日子過得馬馬虎虎,還頂著貧困戶的帽子。到了去年,陳麗華一家收入有8.3萬多元。她嘗試著參與線上直播賣貨。為了一小時直播,經常提前一周便開始準備,沒少往書屋跑。“這么開幕活動上心?”面對提問,陳麗華不好意思地笑笑:“得自個兒先弄明白了才玖陽視覺敢講包裝盒啊。”
TC:08designfollow
發佈留言